《纽约时报》:孤立、抑郁、挫败,留学生跳出中国教育体系,却在美国大学里深感无力
《纽约时报》:孤立、抑郁、挫败,留学生跳出中国教育体系,却在美国大学里深感无力
本文转载自纽约时报中文网,作者高雨莘早年就读于人大附中后获得全额奖学金转学进入美国TOP寄宿高中Deerfield Academy,高中毕业后进入耶鲁大学,大学毕业后又前往哈佛大学继续深造。
据作者阐述,努力学习的中国留学生被形容成「努力跳出中国教育体系,但却在美国博雅教育中深感无力」的一群人。
(资料图片)
也许里面提到的很多感受,也正是广大留学生们的心路历程。
(图源:pexels)
2015年秋天,我开始了在研究生院最后一年的学习,我觉得有些事情感觉不对。早晨醒来时,我的心扑扑直跳。在研讨班的讨论中,我支支吾吾地讲着碎言片语,而我的同学们的声音犹如刺耳的杂音将我淹没。
在那之前,我十分享受在哈佛校园度过的时光,那些枫红色乔治亚风格建筑,我是在父亲20年前首次从中国到美国旅游时拍的照片里第一次看到的。其中一张照片的背面,他用蓝墨水写着,“有一天你会亲眼看到它。”
但在那段时间,我没有欣赏哈佛的美景,在我埋头从一栋教学楼走向另一栋时,我的眼睛直盯着地面,心里数着铺路的石头,以控制我内心躁动不安的思绪。
焦虑的发作让我很意外,我当时已经离开自己在北京的家,来美国求学和工作八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研究生院感受到的孤立,用第二语言阅读的沉重负荷,以及和远在北京的人因距离而产生的关系紧张,都开始加在一起。
为了理解发生在我身上的一切,我回忆了其他中国留学生经历的事,它们在当时看起来不过是应对学业的小挫折而已:缺课,抱怨失眠,突然缺席集体活动几个月,用忧郁的形容词写成的冗长Facebook帖子。
2016年,有54.45万中国人在国外留学,最近的一份报告称,仅在美国就有32.9万。对这些学生来说,这个机会是建立在数不清的课后美国标准化考试准备课程上的,它意味着从无情的中国教育体系中解脱出来。
不过,这些胜利也伴随着隐藏的危险。耶鲁大学(Yale)的研究人员2013年发布的一项调查发现,45%的中国留学生报告称自己有抑郁症状,29%的人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这个比率令人惊讶,因为美国大学生的整体抑郁症和焦虑症比例约为13%。其他美国大学的报告也证实了这些发现,拥有大量中国留学生的澳大利亚和英国的一些学校也有类似的报告。
中国留学生承认自己承受着在国外生活常见的那些挑战,比如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但他们认为,学业压力是最大的压力来源。尽管他们都听说过博雅教育,但他们常常对它的严苛要求感到意外。很多中国人在学业中以结果为导向,这种思维模式并不适合强调分析过程和审辩式思维的教育体系。
因此,中国学生在国内成功所凭借的决心和毅力,可能更会加深他们在国外的挫败感,因为一堆精心整理的笔记卡片并不能轻松促成一篇论文大纲,或者,历史考试所问的问题是关于假设的情景,而非他们努力记住的历史事件。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在于,他们很难与学术导师建立富有成效的关系,这更加深了他们的挫败感。美国西南部的一所大学在一项研究中,询问19名中国研究生的压力来源,很多人表示自己很难取得导师的信任。有些人担心,语言障碍可能会令导师怀疑他们的智力。还有些人承认自己晚上睡不着觉,老是想着沟通中的失误,比如一次不愉快的谈话,或给导师发了一封措辞不当的邮件。
(图源:pexels)
这些挑战似乎非常普遍,事实上,很多美国学生对它们也不陌生。但对中国学生来说,这些挫折可能会让他们深感不安,因为他们从小到大一直接受的观念将人生前景和自我价值与学业成绩几乎划上了等号。学术自由的光明前景,往往最终制造出强烈的不安感,让他们不敢考虑失败的可能性。
对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来说,失败的代价是不可想像的。中国留学生绝大多数是全额支付学费。一年的开销在五万至六万美元之间,大约是中国城镇平均可支配收入的十倍,工薪家庭往往需要花光全部积蓄或出售房产才够送孩子出国留学。为自己珍爱的独生子女的未来做出这些牺牲,父母不会有半点犹豫,然而对于美国大学里那些来自深圳或长沙的勤奋新生来说,他们在努力跟上学业要求的同时,会觉得经济上的压力像雪崩一样沉重。
芝加哥的一名(使用化名的)中国留学生在接受中国热门的新闻网站《澎湃》采访时表达了一种普遍的情绪,她一直在想,她的学业成绩是否配得上她的工薪阶层父母在她的教育上花的钱。这让她比“高考”时更焦虑——高考是以竞争激烈著称的全国大学入学考试。
最近的统计数据也不大可能让这些学生感到安慰:据北京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和中国招聘网站智联招聘9月份联合发布的报告称,80.5%的海归月工资低于1500美元,他们的平均工资仅仅略高于中国大陆的大学毕业生。
共同的难题让中国留学生在沮丧之时向彼此求助。中国文化赋予精神疾病的污名刚刚开始消散,几位中国名人袒露了自己与精神疾病作斗争的经历。但由于中国严重缺乏训练有素的治疗师,甚至对那些最见过世面的学生来说,精神治疗依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图源:pexels)
耶鲁大学的调查发现,尽管中国留学生出现精神疾病症状的比例高得惊人,但他们中27%的人从未听说过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只有4%的人用过这项服务。
一些尝试过这项服务的学生往往也不以为然。除了漫长的等待和有限的咨询时间——这些都是日益拥挤的大学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常见问题——还有一些更棘手的问题。语言障碍正是中国学生压力和抑郁的根源,所以他们怎么能用外语表达自己思想和情绪的本质呢?共情治疗师可能从未品尝过熊猫快餐(Panda Express)之外的中餐,所以中国留学生怎么能说清楚自己对家里的美味饭菜的怀念之情呢?
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和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等院校为中国学生设立了专门的咨询服务。更多的学校需要效仿。聘请讲中文的心理健康顾问可能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案,不过符合这个要求的人可能不多。
由咨询顾问领导的非正式的支持小组和外展项目——这些项目得到了亚裔学生的正面反馈——可以扩展到中国留学生中间。大学可以雇佣和培训那些适应良好的中国学生,让他们担任社区顾问。
中国学生在多数美国校园里是规模最大的国际学生团体,他们的学费是大学急需的收入主要来源。大学管理者应该更加努力地满足他们的心理健康需求——至少得像学生们争取获得录取那样努力。
本文转载自纽约时报中文网,作者高雨莘,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键词:
相关阅读
-
《纽约时报》:孤立、抑郁、挫败,留学...
本文转载自纽约时报中文网,作者高雨莘早年就读于人大附中后获得全额奖 -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中国一直以积极行...
新华社联合国8月3日电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3日在出席安理会冲突与粮 -
沙特宣布将自愿减产石油措施延至9月底
新华社利雅得8月3日电(记者胡冠王海洲)沙特阿拉伯通讯社3日援引沙特 -
潘功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金融部门责无旁贷
中国人民银行将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强 -
达江老师来教你机考操作技巧!速来围观>
距离2023年注会考试已不足一个月,各位注会考生准备的怎么样了?注册会 -
税优健康险可以抵税了
8月1日,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国内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 -
四个月内第三次“被捕”!特朗普出庭拒...
中新网8月4日电 综合报道,当地时间3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就试图推 -
初级经济师《金融》易错题:开发性金融机构
任何的收获都不是巧合,而是每天的努力与坚持的结果,不怕你每天迈一小 -
一次公开采访,詹姆斯坦白他为什么来到...
如今他已经成功了一部分,在骑士2018年输球后,人们曾一度认为他已无法 -
广西多措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效能 深化...
中新社南宁8月3日电 (黄艳梅 曲甲佳)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 -
西安市有哪些好的大专院校?
西安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众多优秀的大专院校。以下是关于 -
“我的梦想”——第十三届中日韩青少年...
图为开幕式现场。 韩中文化友好协会 供图 当地时间8月2日,由韩 -
WNBA前瞻:风暴状态回暖力争爆冷,两大...
飞翼的进攻主要依靠4名球员,奥贡鲍尔场均21 6分4 6助攻,是联盟顶级得 -
中国出台便民措施 外国人申办居留证件...
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的提升,公安部、国家移民管理局主动回应在 -
波士顿凯尔特人裁掉年轻球员,未能发挥潜力
尽管尚帕尼在球队中的表现并不出色,但他还是有一些独特的技能和潜力。 -
中国诗歌网精选(《诗刊》2023年第16期)
编者按:中国诗歌网精选栏目,精选“每日好诗”推荐的优秀作品,以... -
用“火箭速度”刷新“火箭纪录” “长...
中新网上海8月3日电题:用“火箭速度”刷新“火箭纪录”“长征四号... -
增额终身寿险需要健康告知吗?严格吗?
增额终身寿险是一种保险产品,它在传统的终身寿险基础上增加了保额逐年 -
(成都大运纪事)成都大运会赛程过半 ...
中新网成都8月3日电(记者贺劭清)记者3日从成都大运会赛事运行专场新闻 -
有惊喜 见实力 圆梦想 展风采——成...
在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预赛中,她全程领先同组另外两名印度选手完成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