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栏目首页 > 报告 >

老师和家长要求孩子阅读,千万不可漠视“碎片化”阅读利与弊

2023-07-05 21:09:15    来源:越群说教育

老师和家长要求孩子阅读,千万不可漠视“碎片化”阅读利与弊

“神兽”已面对“碎片化”阅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又一个暑假即将来临,“神兽们”又可以出笼漫山遍野般的轻松的“游荡”了,但“驯兽师”(教师和家长)们却并不想让自己受驯的“狮仔虎娃”们轻松。

因为几乎所有学校的老师和家长都要给学生假期布置大量的阅读任务——阅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早已成为所有老师和家长的共识。

正如本君数年前在第二届陕西阅读文化节活动启动仪式上聆听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所做阅读推广专题报告的题目所言,阅读是“书香,也醉人”。

本君虽然非常认同朱先生对阅读重要作用观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传统的通过阅读书籍进行系统化、整本书阅读的方式,在很多时候已经逐渐被日益兴起的网络“碎片化”阅读所取代,并且正在或者已经成为人们阅读的新方式,而“网络碎片化阅读,也醉人”越来越多的代替了纸质图书“书香醉人”的感觉。

“碎片化”阅读已然成风

记得在几年前的某一天,某大报记者就国家提倡全民阅读问题,对本君进行过一次电话采访。

记者当时提出的问题是:“王老师,现在提倡全民阅读,是不是因为当今社会阅读的人数比以前减少了,所以才提倡全民阅读?”

紧接着记者举例说:“以前人们在乘车、坐飞机及外出活动等很多公共场合,稍有闲暇时间都能看到很多人手里抱着一本书或手持一份报纸在静心仔细的阅读,但是现在却几乎看不到这个景象了”。

当时,本君给出记者的观点是:

“现在国家提倡全民阅读,并不是说现在阅读的人比以前少了,而是说明阅读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更为重要了,而且,事实上现在阅读的人和阅读的量,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都要大,只是现在人们阅读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也就是说,人们由过去的对单一的纸质图书和报刊阅读,变成了通过智能手机和电脑等无纸化的网络在线或移动状态下的阅读,由以前的对大部头或整本书的阅读,变成了‘碎片化’阅读和快速阅读或快餐式的阅读,今天不管是乘车还是歇息,满大街都是低头族在跟什么呢?难道不是在阅读吗?要知道,现在人们用手机进行随时随地碎片化阅读的人那可是相当的多啊!”

另外,还对记者说了很多“碎片化”阅读的好处。

“碎片化”阅读多无处不现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据调查,现在一般人阅读,对超过一千字的文章或文字就没有耐心了。

这让本君联想到现实生活中还真有很多这样的现象:

不管是中小学生还是老师及各行各业的社会成员,在高速的信息化社会,人们已经没有耐心读长篇大论或经典著作了,很多人都喜欢阅读图文并茂的东西或喜欢阅读直观简单的东西;有的成人喜欢阅读儿化形式的东西;教师给学生上课,只要问题一复杂,学生就不喜欢听;给教师培训做报告,只要是大学老师讲理论,就觉得难理解而不愿意听。

总之,几乎所有的人读东西,似乎都很着急,对于长文章、逻辑性稍强一点的东西,很多人就失去阅读下去的耐心。

调查与实验表明,即使用手机阅读文章,一般人用手指滑动屏幕的次数一旦超过三次,就开始失去阅读的耐心了,便匆匆划过。

等等。

细心想想,这一现象其实在多数人身上不仅已经存在,而且比比皆是,这就是典型的“碎片化阅读。

可以说,人们进行“碎片化”阅读无处不在,只是很多人并没有太多思考“碎片化”阅读究竟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这就是现实,阅读“书香醉人”,但今非昔比,老师和家长不能只让学生去读纸质图书,更应积极应对网络或手机等各种平台潮水般的“碎片化”电子阅读带来冲击和影响。

“碎片化”阅读势不可挡

所谓“碎片化”,其本意是将完整的东西切破成诸多零块,同时也是在当前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发达的背景下,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

而教育的“碎片化”,则是将教育特征碎片化,包括教师讲授知识碎片化、教师地位碎片化、知识传承碎片化和师生关系碎片化等。

客观的说,教育的这种碎片化倾向和趋势,是与我们今天所处的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终身学习要求和“非学校教育”现象的出现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样的教育对人们的思维和认知,必然发生重大影响。

就阅读本身来说,其实“碎片化”阅读方式并非一无是处。

相反,信息化、碎片化阅读,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海量的信息,同时还有清洁、快速、及时、交互以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的优点,这些都是传统的纸质书阅读所不具备的优势,尤其是通过平台进行的网络“碎片化”阅读,交互性强,让阅读变成了有呼有应的立体丰满状态。

从这个角度来说,“碎片化阅读代表着一种阅读的趋势,或者说是时代特征。

“碎片化”阅读危害不可忽视

客观的说,“碎片化”阅读并不是没有缺点,相反,“碎片化”满足和适应了在零碎时间进行阅读的同时,也有以下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一是挤兑了人们深入阅读的大量时间。

即“碎片化”阅读让人们的心理变得浮躁起来,影响了人们进行系统完整阅读的心态,如有的人打开一个网页看个标题就关闭了;有的人看别人的文章,扫完第一段就开始发评论;还有的人阅读某本书,刚看个序言或目录就觉得自己读过了。

如此,“碎片化”阅读容易使有的人慢慢变成自以为是、自欺欺人、似懂非懂、不懂装懂的盲目自大的心态。

二是诱发了人们不求甚解的惰性依赖。

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人们习惯于通过网络搜索或交互来获得知识碎片,必然严重影响深度、理性、系统的思维与知识体系的构建,甚至可以对人们既有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及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等,构成了巨大挑战和威胁。

三是影响了人们对专业性书籍的阅读深度。

众所周知,专业书籍需要作深层理性思考,但“碎片化”阅读由于阅读太零碎,导致有的人阅读时无法精力集中,习惯于匆匆忙忙阅读网上热门新闻标题,对专业性很强书籍阅读的兴趣大大降低,使很多人对必要的系统性专业阅读,变成一种被动和强制性的行为,无法感受到书中所蕴含的无尽乐趣;

四是背离了人们从事阅读的真正价值。

即在“碎片化”阅读的情况下,人们就很难把阅读作为一种系统的精神思想进行重构,而更多的是将阅读和实用相联系,为谋取现实利益而进行功利化碎片阅读。

由此可见,从人的发展特别是处在青少年及儿童时代的广大中小学生来说,“碎片化”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绝对不能忽视。

但是,本君同时也认为,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与快速发展,“碎片化”阅读时代也同时到来了,而且谁也阻挡或拒绝不了、阻挡不了这个时代的到来,在此前提下,人们需要注意的是要设法规避“碎片化”阅读带来的危害,警惕和规避“碎片化”阅读对学生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碎片化”阅读需回归本源

本君以为,要想规避“碎片化”阅读带来的弊端,就要充分理解并坚持阅读的本质和规律,即在“碎片化”阅读方式不可逆转的情况下,不管是阅读的推广者还是阅读的体验者与践行者,首先都要按照阅读的本质来认识阅读,即应做到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有意阅读与无意阅读相结合、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相结合、固定时间阅读与移动状态下阅读、线上阅读与线下阅读相结合等。

其中,精读应尽量追求系统、完整、全面、准确,通过精读最大化的提取信息、收获知识,且最好以纸质阅读为主;

泛读可以是对阅读内容的泛泛而读,以扩大阅读的量和面为主,泛读既可以对纸质图书进行粗度、浅读,简单涉猎,也可以是手机或网络碎片化阅读为主;

有意阅读就要辟出专门的时间对阅读内容深研细读,咀嚼消化吸收阅读内容,在有意阅读过程中,纸质阅读与网络阅读方式皆可使用;

无意阅读是充分利用一切时间空间,消遣式的随意阅读浏览,这种阅读其实就是典型的“碎片化”阅读,其对人的精神成长所起的作用,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功效。

对具体阅读者来说,如何来阅读?

本君体会到,纸质精读还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在阅读中对思考体会或认为重要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记录或摘抄。

对网络碎片化阅读者来说,不管是在手机还是在电脑上,建一个阅读记录空间或文件袋,对阅读中有价值的内容,随时通过复制粘贴保存的办法保存下来,并在复制保存时尽可能将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强化记忆。

同时,对超大量的手机“碎片化”阅读,人们还应该有所选择,给自己划定阅读或关注的领域和范围,学会筛选过滤及拒绝与己无关的信息,对朋友圈或微信群里各类分享与推文,只阅读关注属于自己的某一类,其余一概不予理睬。

在手机阅读过程中,人们在阅读转发分享时,首先应学会甄别内容的真伪,尽量减少或避免那些造假谣言、哗众取宠、博取眼球的劣质阅读内容的流传,使网络碎片化阅读真正成为促进人们精神成长和人生幸福的精神食粮。

最后,仅就“碎片化”阅读而言,再加一句话:只有合理分配纸质阅读与碎片阅读的时间占比,才是让人深感舒服的阅读方式。

也许,这就是“碎片化”阅读的功效所在。

关键词:

相关阅读